快遞業務發展“降速”,下半場競爭將在4個方面
發布時間:2025-07-05 04:32:54
快遞業務發展“降速”,下半場競爭將在4個方面展開
自2017年開始,快遞業務量從50%左右的高速發展逐漸換檔至26%左右的中高速發展。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受春節因素影響,我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速度進一步回落到23%。
?

數據來源:興業證券
快遞業務少了過往的高速發展,今年又是經濟下行壓力仍舊明顯的一年,快遞行業市場格局將會是何種狀況?今天,我們將嘗試應用蘭徹斯特法則的市場份額射程距離理論,再論中國快遞市場的競爭格局;同時對于影響未來格局走勢的因素作一個簡單概括。
第一陣營基本上處于絕對安全的地位
如下圖所示,中國快遞企業CR6的市場份額,在經歷2016年、2017年的回落后,2018年上升至72.4%,2019年第一季度更是攀升到76.5%的高位,已超過蘭徹斯特市場份額射程距離理論中73.9%的絕對安全臨界值;所以說中國快遞企業中的第一陣營目前已處于絕對安全的地位,二、三陣營的中小快遞企業,或者是未來的新進入者,已經幾乎沒有挑戰成功的機會,等待他們的基本上就是被洗牌的結局。
?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也正是因此,有多家研究機構認為未來快遞市場的“馬太效應”將難以逆轉,二、三陣營的快遞企業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并陷入“生存危機”;比如國通、如風達、快捷等企業已經運營停擺。
行業老大仍未脫穎而出
如下表所示,第一陣營CR6中,中通2019年第一季度的市場份額也僅為18.7%,還未達到26.1%這一安全閥值,其領先地位并不穩定。韻達、圓通、百世等三家的市場份額,與中通的距離均小于√3≈1.73倍,這說明行業老大仍未脫穎而出,未來單量第一的王座上坐的誰仍是未知數,第一陣營中的排位賽結果仍未明朗。這時就看誰能投入更多資源、誰采用了更佳的發展策略、誰又能更快地提升運營效率。
另外數據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印證順豐向綜合物流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的合理性;在快遞單量市場份額中,順豐很難做到行業第一,加上電商件原本也不是順豐的優勢領域,所以順豐選擇發展國際快遞、冷鏈、快運、同城配送、供應鏈等新業務版塊,向綜合物流服務商邁進。
排位賽的影響因素
通達系及百世均有可能奪得快遞單量的龍頭位置,未來第一陣營中的競爭仍然會很激烈,而影響排位賽結果的主要因素,筆者認為主要有增量爭奪、服務保障、效率提升、成本管控等四個方面。
首先是新增單量的爭奪。如今,電子商務已不再高速增長,2018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僅為28%;相應地,快遞行業增速也逐漸減緩,如下圖所示,無論是業務量還是業務收入,在2016年之后已經迅速回落。這時,能否抓住訂單量的重要增長點,就顯得更為關鍵;比如拼多多的快遞訂單,數據顯示2018年拼多多訂單量約111億個,同比2017年增長了約68億個訂單,假設每個訂單對應一個快遞單,則拼多多所新增的快遞單量占到全年全網新增快遞單量的60%以上。如果無法在這些重要增長點上分得一杯羹,則很難保持與行業平行的增速,在排位賽競爭中自然要處于下風。
?

資料來源:物流一圖
其次是服務質量及穩定性的提高。CR6中除了順豐以外,其他5家主要以加盟制為主,這便于其早期快速打開市場,降低資金成本上的壓力,但是也帶來服務體驗度較差的弊病。如今,消費者對于時效、貨品安全等服務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市場需求在要求快遞企業提升對自身的要求。近一兩年我們也看到上市快遞企業在核心節點、網絡布局、基礎設施上陸續加大了投入,以期加強對網絡的把控與管理,提升對市場的感知度,并提高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比如韻達在全國設立55個自營樞紐轉運中心,對樞紐轉運中心實現100%自營;申通在2018年也大力推進核心轉運中心直營化步伐,累計使用約15億元收購了15個核心城市的轉運中心。優質的服務與良好的口碑將提升客戶粘性,快遞企業正在努力提升服務質量及其穩定性,以構筑其實現長遠發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