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買買”背后,天量快遞垃圾該何去何從?
發布時間:2025-07-05 22:02:36
在電商經濟的推動下,中國快遞行業獲得了爆發式增長。快遞總量從2008年的15.1億件上升至2019年的635.2億件,超過美國、日本以及歐洲發達經濟體的總和,占全球快遞總量的50%以上,其中,電商件占比超過75%。
與此同時,快遞的速度越來越快。2019年雙十一期間,第一億個包裹簽收的時間是2.4天,而在六年前,這個數字是9天。
“唯快不破”是快遞企業追求的共同目標,也是消費者在追求快遞“安全、低價”的同時必不可少的關鍵指標。
然而在行業快速增長、時效性顯著提升的背后,高昂的環境和社會成本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
根據《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生特征與管理現狀》中的統計和估算,2018年,中國快遞行業共消耗紙類包裝材料837.33萬噸(不包含快遞單號紙),共消耗塑料類包裝材料85.18萬噸;
而這些快遞包裝從生產到垃圾處理的整個過程中的碳排放,就從2010年的61.15萬噸激增至2018年的1303.10萬噸,需要種植7.1億棵樹木才能中和掉,如不采用有效的環保化政策,2025年這一數值將達到5706.1萬噸。
快遞企業如何能夠更加綠色,已經成為全社會亟需關注的重要話題。
綠色物流在中國的實踐及問題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漸凸顯的環境與社會問題,快遞企業嘗試從綠色物流的角度著手,探索義利兼顧的做法。
《中國郵政快遞綠色發展報告》(2018-2019)將綠色物流主要涉及的環節分為綠色包裝、綠色倉儲、綠色運輸、綠色回收和綠色管理5個維度。
綠色包裝、綠色回收
目前,從推廣難度和實際應用范圍來看,綠色包裝和綠色回收是目前中國快遞公司采用最多、應用最廣的綠色化手段。
“青流箱”和“回箱計劃”等作為綠色包裝和綠色回收方面的代表。
綠色倉儲、綠色管理
在綠色倉儲和綠色管理方面,得益于大數據的不斷積累和普及,無人倉和智慧物流也在國內巨頭物流公司中得到應用。
代表性企業如京東物流和蘇寧物流:京東物流在2017年投用了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倉,工作效率相比于傳統倉庫提升10倍;蘇寧物流通過應用大數據技術優化運輸線路,預計每年節省成本3000萬元。
然而,綠色物流在中國的發展還面臨諸多問題。
首先,綠色包裝的應用普及面較低。
行業內巨頭公司雖然有一定的應用,但相比于總體業務量來說,綠色包裝的實際應用率仍然較低。
以順豐為例,2019年順豐業務量上升至48.31億件,其中循環容器使用數量僅1500萬次,占總體業務量的0.3%;
其次,包裝箱的回收率較低。
從全國層面來說,2019年中國快遞行業業務量達到635.2億件,但全國快遞企業回收再使用的包裝箱數量僅2億個,占總量的0.3%,包裝垃圾整體回收率不足20%。
而日本快遞包裝的回收率高達95%,美國對于快遞包裝的主要材料瓦楞紙的回收率高達93%。可見,中國綠色包裝的普及及回收利用依然任重道遠。
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目前中國的綠色物流僅僅在物流企業受到一定重視,但物流企業并沒有和客戶形成合力,導致綠色物流最多體現在物流企業的可回收快遞箱層面,無法與客戶達成環保共識和深度合作,沒有與供應商、消費者形成義利兼顧的商業模式。僅僅從某些物流環節著手,無法從根本上有效改變綠色物流普及率低的現狀。
其次,中國消費者和快遞行業從業人員的環保意識尚待加強。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目前消費者對于快遞公司滿意度的評價指標主要在于“時效性”和“包裝質量”,而較少會考慮到由于過高的時效和過度包裝帶來的環保問題。
同時,快遞行業從業人員的環保意識也有待加強,據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快遞行業從業人數已經超過300萬人,位居世界首位,加強對從業人員綠色環保意識的培養,有利于快遞企業綠色環保措施的推廣。
另外,有關于綠色物流的企業行為準則和社會政策法規尚待明確。目前國內大部分快遞企業未制定明確的碳排放目標,也沒有針對綠色物流制定相關的行為準則。從公司內部沒有形成針對綠色物流的評價機制。
從社會政策法規角度來看,目前國內關于綠色物流領域的法規以引導性、建議性條文為主,缺少強制性條款,且在應用層面不夠具體,對于企業執行和相關部門監管造成一定困擾。
中國快遞行業如何更加綠色?
第一,企業通過創新,踐行綠色物流
企業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們可以創造利潤,也可以規模化地解決問題。
綠色物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不僅僅是成本,更是競爭優勢。從包裝到回收,如何能做到優化、高效,最終實現循環經濟,這值得包括快遞企業、電商平臺等眾多企業的創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