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前3季度中國航運政策解析與預估
發布時間:2025-07-05 12:50:33
2013前3季度中國航運政策解析與預
? ?今年以來,航運市場持續低迷,運價屢創新低,航運企業虧損程度也進一步加深。根據交通運輸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沿海航運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低迷。6月份以來,沿海(散貨)綜合運價指數屢創新低,6月14日該指數歷史上首次跌破千點關口,7月26日更是創造了歷史最低的963.3點。今年上半年,秦皇島到上海的干散貨平均運價為27元/噸,與二十世紀90年代的價格基本一致,但目前的經營成本已較當時上漲了近十倍,目前的運價水平顯然已無法覆蓋燃油和船員成本。
?
一、2013年前三季度航運經濟運行數據分析
?
1、港口生產呈現向好態勢,重點貨類普遍回升
?
?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79.5億噸,同比增長10.3%,增速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別加快0.2個和3.8個百分點。其中,內貿吞吐量增長10.4%,較去年同期加快5.8個百分點;外貿吞吐量增長9.9%,特別是受大宗物資進口需求增加及外貿出口回升影響,第三季度外貿吞吐量實現13.0%較快增長。
?
? (1)煤炭。1-8月份,規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14.2億噸,同比增長9.7%,增速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別加快1.9個和7.3個百分點;全國鐵路煤炭發送量、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分別增長0.3%和6.0%。
?
? (2)油品。1-8月份,規模以上港口完成石油天然氣及制品吞吐量5.1億噸,同比增長4.0%,增速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別加快1.9個和6.8個百分點,其中港口外貿原油接卸量增長9.2%。
?
? (3)鐵礦石。1-8月份,規模以上港口完成金屬礦石吞吐量11.1億噸,同比增長11.0%,增速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別加快2.0個和3.7個百分點,其中外貿鐵礦石接卸量增長9.3%。
?
? (4)集裝箱。前三季度,規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1億TEU,同比增長7.5%,增速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別回落0.8個和0.7個百分點。而國際航線集裝箱吞吐量增速有所加快,由6月份的2.7%提升至8月份的5.7%。
?
2、航運價格指數總體上揚
?
? ?截至9月底,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CBFI)、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國際市場波羅的海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BDI)分別較6月末上漲了16.9%、7.6%和80.6%。物流業總體呈現穩中趨升態勢,其中快遞物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前三季度完成快遞業務量61.8億件,同比增長61.2%;完成業務收入996億元,增長34.9%。
?
3、造船新接訂單環比回落,但船市回暖趨勢仍在
?
? 年初至今全球新接訂單同比回升99%。9月全球新接訂單為389萬DWT,同比回升15%,但環比回落66%。雖然環比有所回落,但回暖趨勢仍未改變。2013年1-9月全球新接訂單合計8267萬DWT,同比回升99%。
?
二、2013年前三季度航運業政策環境分析
?
? ?2013年3季度,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相繼出臺系列措施,規范港口和航運市場,推動港口和航運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為了積極應對當前航運業面臨的嚴峻形勢,促進航運市場的健康發展,交通運輸部于9月2日制定并發布了《關于促進航運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同時,交通運輸部繼續加快推進內河水運發展,《加快 推進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行動方案(2013-2020年)》和《長江水運發展若干重點工作合力推進協議》相繼公布;最后,海峽兩岸航運發展再添 兩項新舉措,《關于進一步促進臺灣海峽兩岸海上直航發展政策措施的公告》和《進一步加快海西港口群發展十條措施的通知》正式對外公布。
?
1、醞釀調整港口布局
?
? ?目前交通部正準備對2006年發布的《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做修編,珠三角的港口整合是其中的一部分。
?
? ?國港口協會副秘書長杜麟棟向媒體表示,此次進行調整的主因是我國的經濟形勢和港口的發展形勢都發生了變化,現在向內需轉變,國家要加大中西部發展,那么中西部港口的地位也要提升,交通部已經提出以長江為主的黃金水道,提升內河港口能力。
?
? ?金融界資深分析師趙歡表示,海運直接面臨國際化的競爭,陸地的港口得益壟斷優勢和相對較少的競爭環境,發展更顯穩健。加上港口是開放的前沿陣地,自貿區的獲 批將極大提高港口的綜合業務量。港口運輸股將受益于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投資者可以關注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如果繼續持續強勢,意味著全球經濟活躍,有利于 再次提振各路資金對港口股的認可度。
?
? ?今年以來,航運市場持續低迷,運價屢創新低,航運企業虧損程度也進一步加深。根據交通運輸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沿海航運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低迷。6月份以來,沿海(散貨)綜合運價指數屢創新低,6月14日該指數歷史上首次跌破千點關口,7月26日更是創造了歷史最低的963.3點。今年上半年,秦皇島到上海的干散貨平均運價為27元/噸,與二十世紀90年代的價格基本一致,但目前的經營成本已較當時上漲了近十倍,目前的運價水平顯然已無法覆蓋燃油和船員成本。
?
一、2013年前三季度航運經濟運行數據分析
?
1、港口生產呈現向好態勢,重點貨類普遍回升
?
?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79.5億噸,同比增長10.3%,增速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別加快0.2個和3.8個百分點。其中,內貿吞吐量增長10.4%,較去年同期加快5.8個百分點;外貿吞吐量增長9.9%,特別是受大宗物資進口需求增加及外貿出口回升影響,第三季度外貿吞吐量實現13.0%較快增長。
?
? (1)煤炭。1-8月份,規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14.2億噸,同比增長9.7%,增速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別加快1.9個和7.3個百分點;全國鐵路煤炭發送量、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分別增長0.3%和6.0%。
?
? (2)油品。1-8月份,規模以上港口完成石油天然氣及制品吞吐量5.1億噸,同比增長4.0%,增速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別加快1.9個和6.8個百分點,其中港口外貿原油接卸量增長9.2%。
?
? (3)鐵礦石。1-8月份,規模以上港口完成金屬礦石吞吐量11.1億噸,同比增長11.0%,增速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別加快2.0個和3.7個百分點,其中外貿鐵礦石接卸量增長9.3%。
?
? (4)集裝箱。前三季度,規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1億TEU,同比增長7.5%,增速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別回落0.8個和0.7個百分點。而國際航線集裝箱吞吐量增速有所加快,由6月份的2.7%提升至8月份的5.7%。
?
2、航運價格指數總體上揚
?
? ?截至9月底,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CBFI)、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國際市場波羅的海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BDI)分別較6月末上漲了16.9%、7.6%和80.6%。物流業總體呈現穩中趨升態勢,其中快遞物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前三季度完成快遞業務量61.8億件,同比增長61.2%;完成業務收入996億元,增長34.9%。
?
3、造船新接訂單環比回落,但船市回暖趨勢仍在
?
? ?年初至今全球新接訂單同比回升99%。9月全球新接訂單為389萬DWT,同比回升15%,但環比回落66%。雖然環比有所回落,但回暖趨勢仍未改變。2013年1-9月全球新接訂單合計8267萬DWT,同比回升99%。
?
二、2013年前三季度航運業政策環境分析
?
? ?2013年3季度,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相繼出臺系列措施,規范港口和航運市場,推動港口和航運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為了積極應對當前航運業面臨的嚴峻形勢,促進航運市場的健康發展,交通運輸部于9月2日制定并發布了《關于促進航運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同時,交通運輸部繼續加快推進內河水運發展,《加快 推進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行動方案(2013-2020年)》和《長江水運發展若干重點工作合力推進協議》相繼公布;最后,海峽兩岸航運發展再添 兩項新舉措,《關于進一步促進臺灣海峽兩岸海上直航發展政策措施的公告》和《進一步加快海西港口群發展十條措施的通知》正式對外公布。
?
1、醞釀調整港口布局
?
? ?目前交通部正準備對2006年發布的《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做修編,珠三角的港口整合是其中的一部分。
?
? ?國港口協會副秘書長杜麟棟向媒體表示,此次進行調整的主因是我國的經濟形勢和港口的發展形勢都發生了變化,現在向內需轉變,國家要加大中西部發展,那么中西部港口的地位也要提升,交通部已經提出以長江為主的黃金水道,提升內河港口能力。
?
? ?金融界資深分析師趙歡表示,海運直接面臨國際化的競爭,陸地的港口得益壟斷優勢和相對較少的競爭環境,發展更顯穩健。加上港口是開放的前沿陣地,自貿區的獲 批將極大提高港口的綜合業務量。港口運輸股將受益于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投資者可以關注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如果繼續持續強勢,意味著全球經濟活躍,有利于 再次提振各路資金對港口股的認可度。
?
2、大力推進船舶工業升級轉型
?
? (1)國務院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發展海工裝備(面臨韓、新加坡等國的壓力較大)、發展節能、環保型船舶(特別是占有一定優勢的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的改進)、發展特種船等不但是2013年到2015年的升級目標,也是未來船舶工業發展方向。推進行業重組、整合優勢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是實現行業升級的必然選擇。不難判斷,大型造船企業是未來發展方向,鼓勵中小企業轉型轉產,淘汰落后產能。同時方案強調了克服造船工業的軟肋,即提升關鍵配套設備及材料制造水平,一旦在很多環節形成實質突破,對解決國內船舶工業發展問題亦起到關鍵作用。
?
? 《方案》提到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支持企業開拓市場,當然是針對先進產能。這對船舶工業短期克服困難、長期做強產業都是大有裨益。《方案》提到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目前來看更多在關鍵船舶配套等領域技術開發,不排除擴大民營企業進入有關領域的可能。
?
? (2)10月15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其中特別提及對造船行業的要求如下:提高海洋開發裝備水平,加強海洋保障能力建設,充分挖掘航運、海洋工程、漁業、行政執法、應急救援等領域船舶裝備的國內需求潛力,調整優化船舶產品結構。加大出口船舶信貸金融扶持,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建立海外銷售服務基地。提高滿足國際新規范、新公約、新標準的船舶產品研發和建造能力,鼓勵現有造船產能向海洋工程裝備領域轉移,支持中小企業轉型轉產,提 升高端產能比重。提高行業準入標準,對達不到準入條件和一年以上未承接新船訂單的船舶企業實施差別化政策。支持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
? ?在全球造船行業整體趨勢性復蘇仍需時日的情況下,有可能利好國內造船行業的結構性因素主要包括:1、行業內的兼并重組;2、海洋工程裝備;3、海軍裝備和公務執法船等政府性質需求;4、集裝箱船、LPG/LNG 船等部分高端船型。
?
? ?今年船市復蘇的大環境仍未改變,因此未來新接訂單低于去年同期的可能性較低,所以全球新接訂單有望突破9000萬DWT。
?
3、加快推進內河水運發展
?
? ? 我國內河水運的發展過程中也還存在著基礎設施能力不足、港航企業組織化程度低、內河運輸服務水平不高、安全監管壓力大等問題。為此,3季度交通運輸部先后出臺了兩項措施加快推進內河水運發展。
?
? (1)《加快推進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行動方案(2013-2020年)》印發
?
? 2013年8月31日,交通運輸部研究制訂并正式對外發布了《加快推進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行動方案(2013-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
? 《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加快內河水運科學發展,明確了今后七年重點推進的“五大工程”,提出到2020年建成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建成比較完善的航道港口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安全監管和救助體系,運輸效率和節能減排能力顯著提高,水運優勢和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對經濟發展的帶動和促進作用顯著增強。
?
? 按照《行動方案》規劃,內河水運有望用七年時間建成比較完善的航道港口基礎設施和較為完備的安全監管和救助體系,使運輸效率和節能減排能力顯著提高,水運優勢和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對經濟發展的帶動和促進作用顯著增強,促進流域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同時,《行動方案》對西江黃金水道建設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是繼《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編制啟動之后,西江黃金水道建設實現跨越發展的又一強大動力。《行動方案》的發布,將進一步發揮內河水運比較優勢,促進流域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
?
? (2)七省二市共同簽署《長江水運發展若干重點工作合力推進協議》
?
? 為了合力推進長江船型標準化、高等級航道建設、信息化等工作,促進內河水運健康發展,2013年9月14日,交通部與長江七省二市主要領導齊聚武漢,共同簽署《長江水運發展若干重點工作合力推進協議》(以下簡稱《協議》)。
?
? 根據《協議》,交通運輸部將與七省二市加大投資力度,治理長江航運的現有問題。在推進船型標準化方面,交通運輸部與沿江省市政府將對單殼液貨危險品船拆解改造、現有船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改造、老舊運輸船舶提前拆解、引導建造示范船給予資金補貼。對現有船舶拆解改造補貼由中央和地方按照東部省份5:5、中部省份6:4、西部省份7:3的比例承擔,地方承擔部分由省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中央企業船舶拆解改造補貼由中央財政全額承擔;引導建造示范船的補貼由中央財政承擔。
?
? 《協議》的簽署和實施,將使長江黃金水道優勢得到更大釋放,進而釋放整個長江流域的發展后勁,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發揮正能量。同時,《協議》的簽署和實施,也將顯著提升和拓展黃金水道的綜合功能,擴大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調整優化沿江產業布局和空間開發格局,促進大中小城鎮協調互動,最終提升長江流域可持續發展能力。